2023-06-11 17:24:05 分類 : 熱點 來源 : 大洋網 圍觀 : 1421 次
近日,《廣湛高鐵所涉珠江大橋歷史建筑保護方案》(下稱《保護方案》)在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上進行公示,因廣湛高鐵“進城”,需對廣州市歷史建筑——珠江大橋進行改建。6月9日,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解讀會,對《保護方案》進行詳細解讀;同時通報了未來對珠江大橋慢行系統進行品質化提升以及打造遺址公園的初步構想。
焦點一:廣湛高鐵廣州樞紐段為何要二線變四線?
新建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是發(fā)揮粵港澳大灣區(qū)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粵西地區(qū)均衡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廣湛高鐵將利用廣茂鐵路通道進入廣州站,實現“高鐵進城”,其廣州樞紐段須由原二線普速鐵路升級為四線高速鐵路,為此需要對珠江大橋進行改建,即本次《保護方案》提出的“保西改東”方案,擬對西橋原址原狀保護,對東橋局部適應性改造,部分構件于雙橋公園內異地保護。
廣湛高鐵的選線方案是如何制定的?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工程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湛高鐵的選線方案遵循“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遵循盡量減少新建項目對既有居民的擾動,盡量避開既有城市空間,利用廣茂鐵路通道進入廣州站。廣湛高鐵的建設將實現“高鐵進城”,既要滿足人民群眾對快捷、舒適出行的需要,強化大灣區(qū)互聯互通。廣湛高鐵已于2020年6月動工,計劃2025年11月通車。
為何需要二線變四線,進而對珠江大橋進行改建呢?廣湛高鐵的設計方——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解釋稱,廣湛高鐵、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廣州南聯絡線、廣佛肇城際鐵路等10條線路在廣州站以西交匯,通過廣湛高鐵廣州西至三眼橋段進入廣州。根據預測列車開行需求,未來廣州西至三眼橋段列車開行頻次將達到243對每日,甚至提升至273對每日,已遠遠超出兩線鐵路的運輸能力,迫切需要將該段現狀的兩線普速鐵路升級為四線高速鐵路。
焦點二:如何演繹“雙橋”故事 延續(xù)傳統風貌?
橫跨珠江東西兩條支流的珠江大橋在廣州人心中有著特殊的位置,“雙橋煙雨”是舊羊城八景之一,珠江大橋是廣州第一批歷史建筑,也是現在大坦沙島內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珠江大橋1960年建成,原為公鐵兩用橋。2005年,珠江大橋兩側放射線的開通,機動車道改為非機動車道。
實際上,珠江大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1931年廣州計劃修建黃沙大橋,后更名為“西南大橋”,但由于缺乏資金,僅完成部分基礎工程后即停工。1958年初,醞釀修建珠江大橋,廣州鐵路局綜合省市地方意見,提出盡可能利用原西南大橋舊橋墩基礎、在原橋位建橋的建議。珠江大橋1958年10月開始施工,1960年6月竣工,1960年10月通車。
雙橋公園提升意向圖
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名城保護處有關負責人透露,改建后的珠江大橋采用原橋的鋼桁架形式,延續(xù)其傳統風貌,作為“雙橋煙雨”的新物質載體,講述一個“雙橋”演繹的百年歷史故事。初步設想是,按照1933年西南大橋動工、1960年珠江大橋建成、1997年新設雙橋公園、2023年移建桁架展廊、2025年建成高鐵四線共5個時間節(jié)點,串聯起“緣起”“肇興”“升華”“回憶”“重塑”五個歷史紀念主題。
五大紀念主題意向圖
同時計劃提升西橋和東橋的慢行系統,東西向連接珠江兩岸,南北向聯通島內道路阻斷,形成西起芳村,經珠江西橋,雙橋公園,過珠江東橋,至中山八路的城市慢行步徑系統和“十字形”空間鏈接系統,提升大坦沙島的城市景觀品質和兩岸三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慢行系統提升意向圖
在活化利用方面,計劃對西橋的普速軌道進行活化,利用原火車軌道元素,根據場地實際標高設置人行景觀坡道,表達原廣茂鐵路線路的歷史信息。與此同時,也計劃對大坦沙島內的雙橋公園進行提升,打造一座新老橋遙相呼應的文創(chuàng)公園。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名城保護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只是初步設想,待方案正式獲批后,將邀請高水平技術團隊做深化方案?!?/p>
西橋活化意向圖
對此,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規(guī)劃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軍表示,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為保而保,而是活化利用,繼續(xù)發(fā)揮它的歷史價值和功能,為當地的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受益。概念規(guī)劃下一步還是要跟周邊交通、產業(yè)、服務等功能融合,異地保護的構件通過活化利用發(fā)揮其歷史價值。
焦點三:《保護方案》還需經過哪些程序才能最終獲批?
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已就《廣湛高鐵所涉珠江大橋歷史建筑保護方案》多次組織專家咨詢會,并于4月25日召開專家評審會,對“保西改東”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專家組認為,基于“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的理念,“保西改東”方案較好平衡了歷史建筑保護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等多因素,原則同意通過。建議進行優(yōu)化設計,充分延續(xù)“雙橋煙雨”文化景觀。
從6月6日起,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已對保護方案開始為期30天的公示;6月7日廣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已在門戶網站發(fā)布聽證會公告,公告中明確,將于2023年7月7日(周五)舉行廣湛高鐵珠江大橋歷史建筑保護方案聽證會。符合相關要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申請參加聽證會,具體可見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ghzyj.gz.gov.cn/ywpd/mcbh/mcbhtzgg/content/post_9021614.html)公告。
據悉,在聽證會后,《保護方案》將被提交到市名城委審議,若審議通過,將報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規(guī)自局會同市文廣旅局上報省住建、文物主管部門批準。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guī)資宣